在传承中创新粮食文化*2023年第1期*
编者按:
山西省粮食部门的同志们,从本职工作出发,写出这篇值得每个中国人认真一读的文章。中国是五千年文明古国,而其中四千多年是由农业文明(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粮食文明)为主构成的,中华文明始终贯穿粮食文化的血脉。近年来随着西方金融文化的进入,不少国人拜金主义,轻视甚至蔑视粮食文化,于是不仅“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等勤俭美德被贬低;甚至连“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最朴实治国理念也受到嘲讽;甚至有“经济学家”干脆提出大量消减农田。上房地产,捞足了钱,向国外买粮食的亡国灭种“高招”。山西省粮食部门的同志们对此作出很好的回答。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不仅注意“传承”而且注意“创新”,打好三张牌和从十一方面创新的提法都是颇有见地的。
在传承中创新粮食文化
许兰平 程完忠 呼俊敏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体现国家民族的品格,关系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同时具有行业鲜明特殊个别性,是有人类以来在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所创造的、与粮食相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历史传统、文化底蕴、发展特征、时代风貌和价值追求的总概括,是社会、民众,特别是粮食人认同的文化品牌和文化标识以及共同追求。在传承中创新粮食文化,对提升粮食文化软实力,推动粮食工作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粮食文化要注重在历史中挖掘传承
历经一代代人的聚散演绎,既在日渐沉淀中涵养滋润着粮食文化,又在日积月累的创造中丰富而充盈,既串起了粮食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又主导着粮食文化发展方向和未来。寻觅粮食文化血脉,在其源头上追溯粮食的文明之源,人文精神之根,解密、提炼粮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割断了历史脉络,粮食文化就没有了历史之“源”,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本真意义。粮食文化只有在历史中传承,才能内涵丰富、根基深厚,粮食文化才有生命的热度、岁月的痕迹、文化的积淀。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人类的生存活动是从狩猎、采摘野果开始,过着茹毛饮血的艰苦生活,到了新石器时代后期开始有了自觉的农耕生产,并随着历史的变迁,形成了最早的人类农耕文化。农耕文化包含粮食文化,粮食文化是农耕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国民经济逐渐形成了各种产业,但粮食乃至农业生产始终处于基础地位。粮食等基本生活资料是人类社会生产和发展的首要前提,粮食以及其他农业产品是其它生产部门存在和扩大的重要基础,更是统治者安邦治国的最重要物质基础。如果我们承认人类是与大自然斗争的发展史,那么人类从狩猎时代(野蛮时代)进入农耕时代(文明时代)以后,整个发展历程主要就是获取粮食的发展史。
五千年中华文明乃至于世界文明都贯穿着粮食文化史,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里,粮食文化是极重要的根基和源泉。并形成了重视农业重视粮食的重要思想。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食为政首”、“农为邦本”,“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还有“仓廪实,知礼仪”等等,这些话语无不透视着对粮食的极端重视,也融合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粮食文化。
传承粮食文化,关键是要抓住其本质和内涵,打好“三张牌”。
一是打历史牌。不同时期粮食工作保留大量珍贵的古代文化遗存,有着丰富的口头传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充分挖掘历史,我们要集全行业之力,积极开展粮食文献、粮油票证、粮食遗址、文物古迹的调查工作,研究、挖掘、整理粮食典籍和粮食文化学术思想,收集、整理民间粮食文化、地域粮食文化、粮食产销和储运文化、粮食行政和企业文化、粮食消费文化等,梳理粮食文化的源流脉络,深入探索粮食文化的演进发展规律,搭建粮食文化理论架构。加强研究和保护,使其成为弘扬传统优秀粮食文化的载体。
二是打工艺牌。做好粮食特色理论、民俗、工艺、技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研究、应用等工作,并加以保护与传承。民间粮食工艺发达,独具魅力,借鉴麦秸编织、大豆雕刻、五谷画等开发粮食工艺品挖掘粮食多功能属性,提高产品附加值,走粮食产业灵巧发展之路。
三是打旅游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留下大量精美、珍贵的粮食文物、遗存。将大量原汁原味的粮食文化文物进行系统展示,具有直观性和可观赏性。既有效保护粮食相关文化遗产,又将有助于开发旅游资源,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二、粮食文化要突出实践勇于创新
粮食文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实践着的文化,它的培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文化的积淀创新。这种实践性、渐进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粮食文化的提炼、培育与创新放到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文化。通过广大粮食人的伟大实践,广泛参与,由实践升华到理论,由具体上升到抽象,由继承转化为创新,由吸收过渡到辐射,由普及进化到提高,由渐进到飞跃。让一切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发,让粮食文化魅力永存。
创新当代先进的粮食文化,要根据新形势下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培育形成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的新理念、新内涵、新风尚、新精神,使之不断提升,不断丰富,切实践行。重点从以下11方面创新即:“民以食为天”之粮食政治文化观;“农业乃百业之基,粮食乃农业之基”之粮食经济文化观;“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之粮食行政文化观;“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之粮食企业文化观;“技术创新为粮食保驾护航”之粮食科技文化观;“量入为出,食陈储新”之粮食消费文化观;“食以安为先”之粮食安全文化观;“节粮光荣,浪费可耻”之粮食道德文化观;“色、香、味、意、形、养”之粮食审美文化观;“天下粮食是一家”的奉献协作文化观;“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之粮食哲学文化观。
三、注重提炼形成和倡导实践粮食行业核心价值观
提炼形成和倡导实践粮食行业核心价值观必须用社会主义价值观引领、凝聚粮食行业共识。在传承创新粮食文化中体现行业使命、体现时代精神、体现员工价值追求的核心理念,深入研究提炼、培育完善粮食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组织引导粮食职工认真学习、积极实践,并与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道德教育、廉政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改革开放教育结合起来,引导粮食职工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把个人价值融入行业核心价值。为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切实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
晋中市在文化建设上要打造“五个一”即:一是铸就一种精神。要精心培育机关精神文化。自觉地把机关干部价值观念、机关精神的培养和塑造作为机关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促进机关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二是形成一套制度。精心培育机关制度文化。要以作风建设、机关效能建设为重点作为团队文化建设的突破点,大力倡导求真务实、埋头苦干、聚精会神干事业之风。三是搭建一个平台。从创建“学习型机关”入手,实施干部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增强核心竞争力。四是建好一片阵地。充分利用内部刊物、网站、橱窗、展板,以及微博、QQ群、短信等现代传媒手段作为宣传阵地,传播粮食文化,促进文化落地。同时,开展读书、演讲、书画、摄影、竞赛、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五是带好一支队伍。精心培育机关行为文化。注重以学习为切入点,建立以工作理念、工作作风、道德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为主要内容的行为文化。
通过打造“五个一”,让晋中市粮食文化成为凝聚社会正能量的“粘合剂”,社会秩序的“调控器”,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让粮食使命、粮食目标、粮食工作理念、粮食文化等在全行业“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外固化于形、内固化于心,落实到岗位实践中,融合到改革发展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下一篇:强国必先强农 农强方能国强(政策解读·中央一号文件)*2023年第1期*
最新文章
- 1北京中南海集团总编任亚东赴上海调研世界
2月10日通讯:二月二日秉承新春佳节北京求是......
- 2“北海币”与我党早期金融斗争实践*2022年
“北海币”资料图片【文物故事】抗日战争......
- 3中央课题:佛山市三赢移动信息有限公司网络
中央课题:佛山市三赢移动信息有限公司网络......
- 4中南海杂志:任亚东等领导亲临大湾区调研为
9月23日至25日,受东莞市驻北京联络处邀请,北......
- 5中南海杂志:优秀党员张培俊扎根基层发挥“
背景: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1中央课题:佛山市三赢移动信息有限公司网络
中央课题:佛山市三赢移动信息有限公司网络......
- 2北京中南海集团总编任亚东赴上海调研世界
2月10日通讯:二月二日秉承新春佳节北京求是......
- 3“北海币”与我党早期金融斗争实践*2022年
“北海币”资料图片【文物故事】抗日战争......
- 4中南海杂志:任亚东等领导亲临大湾区调研为
9月23日至25日,受东莞市驻北京联络处邀请,北......
- 5中南海杂志:优秀党员张培俊扎根基层发挥“
背景: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